动作片,一直是华语电影最具代表的电影类型之一。在有仇必报、用拳头说话的功夫世界中,银幕人物通过极具暴力、血腥的戏剧性行为达成各自内心中的欲望所指。电影中的“江湖”,是电影创作者们建构出的一处与现实相似却又不同的异域空间,在这个异域空间之中,人物依靠丛林法则进行着生死博弈。
“简单、粗暴、过瘾”,既是观众对动作片在观影体验上的最直接回答,同时也反映出了动作片在电影叙事表达上的局限和弊端,大多数动作片遵循着传统的二元对立观念,黑白分明的楚河汉界、胜为王、败为寇的秩序规则驱使着人物不停向前。过于统一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动作片在人性深度思考和情感表达上的进一步推进,常常被观众诟病的“反派人设太粗糙、不走心、智商情商统统不在线”便是动作片囿于传统观念之下的表达困境。
去年暑假上映的犯罪类题材影片《杀破狼·贪狼》,似乎被掩盖在同档期上映《战狼2》的高歌猛进中,但香港导演叶伟信执导的《杀破狼·贪狼》,仍旧不失为一部值得走进影院观看的影片,尤其是对动作片类型的电影爱好者而言,影片在类型的创新上没有停滞不前,反而带给了观众更为复杂的观影体验。
宿命论的悲叹调
《杀破狼·贪狼》作为动作电影“杀破狼”系列的第三部,讲述了身为警察的李忠志在泰国拯救被拐女儿李咏芝的故事,与前作《杀破狼2》有相同的情节设置,本片的故事也涉及了现实社会中人体器官买卖的案件,女儿咏芝在泰国旅游时被意外绑架、陷入器官贩卖组织。由此,爱女心切的李忠志踏上了异国他乡、独自一人的营救旅程。电影在故事情节的编排上,遵循了好莱坞经典的英雄之旅的电影叙事结构,观众在进入到影院的100分钟内,要看到作为“英雄”的主人公如何从“不可能”到“可能”,完成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对好莱坞影片熟悉的观众,可以在《贪狼》的故事上看到许多经典影片的影子,例如由连姆·尼尔森主演、皮埃尔·莫瑞儿执导的动作电影《飓风营救》,影片在故事中同样设置了一位独自闯荡异域、拯救被困女儿的父亲布莱恩,身手超凡的布莱恩使出浑身解数与欧洲黑帮卖淫团伙进行对抗,最终实现了英雄的荣耀归来。
导演叶伟信似乎不想循规蹈矩,让《贪狼》成为《飓风营救》的中国翻版。电影作为社会现实的银幕再现,导演将影片表现的重点从英雄人物的刻画以及买卖器官的道德讨论转变为对社会权力、阶层冲突的矛盾展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丧失人性的器官贩卖行为,其背后的供需关系是社会无法言说的病灶——阶层冲突。影片中,泰国城市芭提雅市长阿齐兹在任选前的病危住院,急需一颗年轻心脏的替换,以继续维持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生涯。无辜少女咏芝的意外牵连,与影片名《杀破狼·贪狼》中“杀破狼”所指涉的宿命论论调达成契合,借由林家栋饰演的市长秘书之口向观众诉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只是碰巧你女儿在哪”,谁能分辨对与错,谁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社会中,阶层之上与阶层之下的关系不应当是俯视与被俯视的对立关系。导演叶伟信在影片中将“谁对谁错的命题”悬置起来,交由观众去思考、作答。
一个不完美的“英雄”
二元对立关系的消除,人物身上的色彩得以变得更为多样,不再是非黑即白的双色世界,平面化的人物也因此有了像人一样的灵魂。影片《杀破狼·贪狼》中,古天乐饰演雷厉风行的单身父亲李忠志,对于女儿咏芝的爱护可以用过分来说,面对女儿的早恋与怀孕,不动声色地李忠志选择逮捕咏芝的男朋友,父女二人的关系由此决裂。李忠志强硬、甚至略带冷酷的行为背后是人物充满悲剧性的惨痛前史,原本一家三口的幸福之家,在一场车祸之下变得残缺。身为父亲,同时也是警察的李忠志承担养育、陪伴以及守护女儿的重任,拥有创伤性经历的他,成为了如同弗洛伊德所说的“神经质”,但就是这个不完美的“英雄”用他不完美的行为方式打动了观众。
作为“英雄”的李忠志,不再是传统中光芒四射的盖世英雄,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转而落寞成为了被残酷现实打垮、挣扎在缺失公平与公正空间之下的小人物。在影片《飓风营救》中,退休特工布莱恩只身一人打进黑帮内部,神乎其神的身手如“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与此类似的影片还有杰森·斯坦森主演、加里·弗莱德执导的《家园防线》、基努·里维斯主演,大卫·雷奇、查徳、斯塔尔斯基共同执导的《疾速追杀》,在诸如此类的动作影片中,主角通常拥有过人的身手、超凡的智慧与决策力,自带主角光环的他们总是处在正邪博弈的上峰。《贪狼》中的李忠志却卸下了“英雄”的黄金圣甲,归于平庸,也归于“常人”。影片中,李忠志为了从腐败警察口中得知女儿咏芝的下落,做出了与自我身份截然不符的行为,身为警察的李忠志心里明白何为法,何为罚,但他却蒙上了眼睛,抡起了榔头朝向腐败警察,“都是你逼我的”,一句简短的台词透露出内心的压抑与迫切心理,正是在这样的压抑状态下,触发了人物的非理性行为。这看似与身份格格不入的行为本身,是电影创作者对人性的真实表达,在家庭亲情面前,各种形式的社会话语将不复存在,个体所保留的是来源于本我的最后一丝欲望,即存活的欲望与带有死亡意味的破坏欲。
影片《杀破狼·贪狼》在视听上,延续了该系列“拳拳到肉、要你好看”的视觉快感体验。肉宰场的单刀赴会以及泰国闹市中跑酷追逐等戏码凸显了本片刚硬、血腥的风格,洪金宝作为本片的武术指导,“快、准、狠”的武打动作设计与快速剪辑的镜头段落相得益彰,使得中国功夫再次成为了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元素。动作片在给予观众强烈视觉感官刺激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内心的期待,基于个体无意识的深层期待,如同霍华德·苏伯所言,“我们去电影院不是去看一个世界,我们是去看一个公正的世界”,正是对现实中公平、公正缺失的一次替代性满足。影片中,泰国拳王托尼·贾饰演的特警在阳台上与犯罪分子上演了一场拳击肉搏的感官盛宴,而镜头还对准了站在一旁的孩童们,他们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这场来自高手间的对决,紧张时的咬手指、开心时的拍手叫好,导演有意建构一处属于故事内部的观看场域。跟随人物,心情此起彼伏的孩童们正是对现实观影过程中观众们的影像呈现,观众将自我投射进银幕,从而实现与银幕人物的共患难、同欢喜。
电影,一面集中的镜子......
公众号团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