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观上来看,碉楼的底部为庭院式,前面的空地上种满了蔬菜,在绿树丛的掩映下,更显得气势恢宏。
整座碉楼楼高10层,气魄逼人。其中1层到7层为居住层,8层为回形凉台,9层则是一个过渡层,顶层建了一个圆顶攒尖的凉亭,建顶上端的门栏上写着“福临碉楼”。居住层每层都设有一个左右对称的窗口,14个窗口上均有拱券设计,有的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已被磨损掉。
福临碉楼为什么建得这么高?据悉,上世纪初,当年,盗贼四起,为了防止盗贼和土匪,碉楼都有用作防敌反盗的的功能,当土匪来袭时,警报鸣响,人们就从自己的老屋中躲入碉楼中的房间里渡过难关,而建筑越高越利于防敌。
当年,为修建福临碉楼,村民筹资捐款共得5万美金,全村的村民都出了一份钱,但是主要的资金是华侨捐款。村民团结一气,才修建了如此气势恢宏的碉楼。
据了解,碉楼都是华侨从外国运回来的水泥建造的,碉楼内部室内却依然保持凉爽通风,这与碉楼的巧妙设计有着莫大的关系。
楼梯扶手也因年久失修而被侵蚀,只剩空荡荡的台阶。沿着台阶往上走,从2楼起每层都有4间住房,呈一字形排开。
60年代修建塘田水坝时工人也在这里暂住过每间房门口都留下了毛笔娟秀的字体,依稀可见“女宿舍:刘少玲、李少苗”……房间门口标明住宿者的单位、姓名等信息。通过虚掩的门,曾经给下乡知青做过4人宿舍。
1948年后,福临碉楼曾做过塘田小学,供福临村里的适龄儿童上学,两年后取消办学。“文革”时期福临碉楼也曾做过村民和生产队的会议室。碉楼是台山华侨建筑当中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足以让世人对台山的碉楼兴致盎然。
碉楼是村落守卫者,在洋楼众多的村庄里,必定有碉楼的守望,维护整个村落的和平安定。他们仿造西方建筑的形式建造了坚固的碉楼,守卫他们的村庄免受强盗的袭击。
福临碉楼第八层的回形瞭望台,作为防御之用。登上10楼顶层,村中全貌和远处的景色尽收眼底,塘田水库及田野之美也一望无余。
来源:市旅游协会/图(子牙显灵、九宫里、四九政府网等)、台山旅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