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考一个人的汉字水平,可以试着读一下动物的中文名称,尤其是鸟类:
读完之后,是不是很头大?
没关系,本着“秀才识字读半边”的原则,我们基本可以搞定绝大部分鸟类的读音,比如今天的主角:
“鹮”[huán]
据绿容君了解到,3月,上海动物园新引入的15只美洲红鹮入住鸟区——进入式鸟园,他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新生活。
说到鹮科鸟类,鹮科鸟类的归属也是经历过变动的,曾经在鹳[guàn]形目的鹮科,现在已经被IOC(世界鸟类学家联合会)调整到了鹈[tí]形目。读完本文咱们再来看看,它们更像“鹳”还是“鹈”呢?
非洲秃鹳鹈鹕
鹮科在大类上分为鹮亚科和琵鹭亚科,总计14个属,30种左右,物种数量上在鸟纲家族中毫无值得夸耀之处,但是在这30种左右的鸟当中却有不少重量级的鸟明星,所以说是“珍鹮”一点都不过分。
无论见到哪种鹮,首先吸引人的就是那长长的带弧度的喙,大家都知道这是它们的捕食利器,比起(相对来说)“中看不中用”的巨嘴鸟喙,鹮的喙就不仅仅是视觉上具有价值了。野生状态下的鹮在捕食过程中视觉只有10%的作用,更多地是用喙在水中探测,一旦发现猎物,布满喙上的触觉细胞会迅速做出反应让喙像铁钳一样牢牢夹住猎物。由于在捕食中几乎“牺牲”了视觉,所以鹮也无法挑食,基本上能吃的都吃,食谱也就非常广泛,水栖昆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都来者不拒,要是有比较密集的小鱼群让鹮正好逮到一条两条的,这是鹮非常开心的一天了。
共性说完了,就该我们的主角登场了。上海动物园拥有这两种鹮鹮。
黑头白鹮
黑头白鹮几乎沿着中国大陆的海岸线分布,总体数量很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性恬静,很少鸣叫,新生的小鹮大概一个月就能飞向天空了。刚破壳的雏鸟黑乎乎的小脑袋
黑头白鹮已经够大牌了,但同在白鹮属的近亲非洲白鹮则来头更大(二者长得也很像)。古埃及智慧之神THOTH的脑袋就是非洲白鹮,所以这种鸟还有个名字叫埃及圣鹮。
非洲白鹮
黑头白鹮在鸟区——涉禽展区展出(经过三孔桥、猛禽展区对面)。
美洲红鹮
美洲红鹮这个名字简直“顾名思义”,比美洲红鹮更红的鸟大约屈指可数(主红雀算一种),因为它连脚都是红色的。想象一下野生状态集体生活的这种鸟一起飞翔的时候,那就是一片快速移动的红霞。美洲红鹮摄于涉禽展区
这鸟怎么那么红呢?是因为美洲红鹮把猎物体内的胡萝卜素经过合成为自己所有,本质上说那是不断修炼的结果,说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曾经美洲红鹮被作为美洲白鹮的一个亚种,因为红是后天的嘛。
美洲红鹮摄于进入式鸟园
这批鸟儿已经适应了新环境,飞上了高高的树枝。
不过仔细观察,这里的美洲红鹮似乎不如上图的鲜艳嘛?原来这批美洲红鹮都还是亚成体,尚未成年呐~因此,游客们还可以在两处展区感受不同年龄段的红鹮之美。
美洲红鹮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华盛顿公约》)附录II中的动物,即限制交易级,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低危级物种。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国徽上,美洲红鹮和棕臀小冠雉一左一右护卫着象征哥伦布船队的三艘帆船。
对了,美洲红鹮的雏鸟长这样:原来小时候也是“丑小鸭”呢!
供稿:上海动物园
历史阅读 即点即读
《》
《》
《》
《》
《》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上海动物园